脚下有安全,生活更从容
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,刚进门就听见"哎哟"一声——她家老太太在浴室摔了个四脚朝天。得亏没伤着骨头,但这事儿可给我提了个醒:防滑这事儿,真不能马虎。
一、滑倒的代价比想象中更大
你可能不知道,在我国,跌倒意外常年位居老人意外伤害榜首。去年小区里有个退休教师,就是在厨房踩到菜叶滑倒,股骨头骨折躺了三个月。医疗费花了小十万不说,康复后走路还总跛着脚。
我自己也有过惨痛教训。有年冬天穿棉拖鞋下楼梯,鞋底纹路都磨平了还懒得换,结果在最后三级台阶表演了个"自由落体"。尾椎骨疼了半个月,坐椅子都得慢慢往下蹭,那滋味简直了...
二、这些地方最危险
浴室绝对是"滑倒重灾区"。特别是淋浴区,肥皂水混合沐浴露,踩上去跟溜冰场似的。记得有次我在酒店洗澡,那个釉面瓷砖遇水后滑得能照镜子,最后不得不踩着毛巾才敢移动。
厨房也不遑多让。炒菜时溅出的油渍,洗菜台周边的水迹,还有掉落的菜叶果皮,分分钟能让人上演"平地摔"。我表姐去年就因为在冰箱前踩到半片西红柿,整个人扑进橱柜,门把手把肋骨硌出大片淤青。
三、防滑材料进化史
早年间人们就知道撒煤渣防滑,后来进化到铺橡胶垫。现在可讲究多了,光是浴室防滑垫就有硅胶、PVC、天然橡胶好几种。我家用的那种仿鹅卵石凸点的,踩上去既按摩脚底又防滑,洗澡时终于不用像走钢丝似的提心吊胆了。
最近还发现个好东西——防滑喷雾。喷在瓷砖上会形成肉眼看不见的防滑层,效果能维持两三周。虽然价格小贵,但比起医药费可划算多了。不过要说最实在的,还是给老人换双带防滑钉的居家鞋,百来块钱能用大半年。
四、这些误区你中招没?
很多人觉得"毛毯=防滑",其实化纤材质的毯子遇水反而更滑。我家以前那块长毛地毯,沾水后简直成了"滑梯",后来换了带橡胶底防滑层的才算解决问题。
还有个常见错误是认为"粗糙=防滑"。有次见人往阳台泼防滑涂料,结果粗糙面卡灰严重,每天得用刷子刷,最后不得不重新打磨。其实现在有种微珠防滑剂,既保持地面平整又能增加摩擦力,特别适合露天阳台。
五、小改动带来大安全
给父母装修房子时,我坚持在淋浴区做了拉槽大理石。那些细密沟槽能快速排水,比普通瓷砖安全多了。虽然贵了千把块钱,但看着七十多岁的老爹洗澡时不用扶墙,这钱花得值。
最近还发现个神器——防滑贴。剪成条状贴在楼梯边缘,雨天再也不怕打滑。有次邻居来串门看见直夸聪明,其实这招还是跟幼儿园学的,人家早就在楼梯贴防滑条了。
说到底,防滑不是多么高深的学问,关键是要有这根弦。花点小钱,用点心思,就能避免大麻烦。毕竟人这一辈子,稳稳当当地走,比什么都强。